原标题:张译,从没拍过烂片的男人
6.7,一个在国产片当中平平无奇的分数。
观感却出乎意料的“还不错”。
今天要说的是张译的新片——
无价之宝
《无价之宝》翻拍自韩国电影《担保》。
原作是典型的韩式亲情片,煽情、催泪。
国产版做了“本土化”处理,将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九十年代的东北。
在这个感人的亲情故事中,融入了更多时代的隐喻。
九十年代的东北,正值下岗潮。
影片的主人公石振邦(张译 饰)和好兄弟杨武(潘斌龙 饰)从工厂下岗后,在县城经营一家五金店。
他们给厂里销售科的一个同事赊账,赊了一万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但等他俩上门要债的时候,才发现欠债的人已经跑路了。
家徒四壁,只剩欠债人的妻子王曼丽和她六岁的女儿芊芊。
为了挣钱,王曼丽决定出国打工,她拜托石振邦和杨武帮忙照顾芊芊几天。
她给了石振邦一个联系方式,说是芊芊的二叔,过几天来接孩子,顺便还钱给他们。
石振邦没有别的办法了,兄弟俩欠着黑道大哥的钱,天天被人威胁,就指望这一万块钱救命。
他只能选择相信这个女人。
况且,当他指责王曼丽不是一个好母亲、居然丢下孩子的时候。
一向温和的王曼丽突然歇斯底里地反驳“我一定会回来接我女儿”。
因为这一点“真情流露”,石振邦内心对她多了一层信任。
王曼丽走后,兄弟俩带着芊芊吃喝玩乐,满心欢喜等着她二叔过来还钱。
后来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二叔确实来了,也确实把钱还了,把孩子接走了。
可他转身就把芊芊卖给了ktv的老板,给自己换了一辆小轿车。
石振邦察觉异常后,千里迢迢把芊芊救了回来。
由于王曼丽全无音讯,他们哥俩只能把芊芊带在身边。
就这样,两个债主和欠债人的女儿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在和芊芊的相处中,石振邦展露了“硬汉”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
他虽然没钱,却会给芊芊买漂亮的裙子和最贵的教材。
为了给芊芊上户口,他到处求人,甚至厚着脸皮找前妻复婚。
在外人面前,他一言不合就动手,对芊芊却比谁都温柔。
芊芊在练舞,他在旁边追着孩子喂西瓜,像个宠溺的男妈妈。
两个被时代抛下的“边缘人”在经年累月中互相取暖,建立了超越血缘的羁绊。
《无价之宝》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主人公的命运始终被时代裹挟,而时代变化也彰显了他的弧光。
石振邦和芊芊相遇的年代,曾经“稳定”的一切正在崩塌。
石振邦所在的工厂倒闭了,铁饭碗一夜之间消失。
芊芊的父母离她而去,她一夜之间变成孤儿。
随着经济发展,人情敌不过利益,曾经的同事、亲人顷刻之间将自己出卖。
人人都能感知到变化,并积极寻求出路,比如石振邦的兄弟杨武,脑子“不灵光”,在厂里的时候经常被人嘲笑。
下岗后,杨武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大力发展防盗门窗的生意,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
一切都在变,唯有石振邦没变,他仍然固守着旧时代的价值观。
他不愿意冒险做生意,守着一间小店,经济上没有起色,还要为芊芊的学费发愁。
收养芊芊后,他再也没有结婚生子,头发都白了还是孤身一人。
从功利主义视角来看,他这辈子可以说是个loser,要啥没啥。
但试问有几个人,能对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孩子视如己出?而且是多年以来、全心全意的付出。
石振邦身上朴素的善良、仗义、责任感,正是当今社会稀缺的“无价之宝”。
当然,在这段关系中,他并不是什么都没得到。
除了芊芊对他的依赖,他也通过这段关系重塑了自我价值——一位父亲。
这个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他失落的一生。
芊芊,是他苦难生活中种出的一朵花。
在对父亲的塑造上,很多影片容易陷入“自我感动”,溢出“爹味”。
但《无价之宝》塑造的父亲形象是可爱的。
石振邦不是那种自命权威的家长,不会给人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他在生活中又当爹又当妈,事无巨细的照顾芊芊,买站票陪她去北京参加艺考,穿着印字的T恤为女儿加油。
他和芊芊分享音乐,耳机一人一半,他会求芊芊教他跳舞…
他们既像父女,又像朋友。
芊芊称呼他“三叔”,他则称呼芊芊为“老六”。
这是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定下的称呼,石头是“三叔”,杨武是“四五叔”,芊芊是“老六”。
这是一段互相救赎的关系,然而,这么多年,石振邦内心还有一个遗憾,芊芊从未开口叫过他一声“爸爸”。
围绕着“叫爸爸”这条线,影片后半段增加了一些累赘的情节。
还是那句话——可以,但没必要。
有没有叫过一声爸爸真的那么重要吗?
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实质上的父女关系,这比任何虚幻的称谓更有力量。
虽然影片的后半段堪称败笔,但从整体来说,《无价之宝》的叙事是流畅的,逻辑也能自洽,没有什么让人出戏的情节,甚至还有一些亮点。
原作当然有功劳,但能翻拍成这样也值得肯定。
毕竟,现在不动脑子的翻拍太多了。
再说了,光是张译的演技,也值回票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Miss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