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

    綜藝資訊 新喜剧人加速“渗透”影视圈,视频平台“真是饿了”?
    首页 綜藝資訊 新喜剧人加速“渗透”影视圈,视频平台“真是饿了”?

    新喜剧人加速“渗透”影视圈,视频平台“真是饿了”?

    原标题:新喜剧人加速“渗透”影视圈,视频平台“真是饿了”?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细数最近看过的影视剧,有没有觉得,怎么到处都是喜剧人?

    最常见的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喜人”。为张颂文追看《猎冰》,发现昌哥的头马阿胜居然是“刘备”陈天明;全喜剧人班底的,有土豆、吕严领衔的《大王别慌张》和蒋龙、史策主演的《狗剩快跑》。蒋龙、张弛、史策、蒋诗萌等如此前的李雪琴一样,已成为影视剧常客。

    还有春节档,短剧《少爷和我》获得了不次于长剧的关注,豆瓣开分曾达7.4分;元宵开播的《大王别慌张》刚刚收官,也拿下豆瓣7.9分。电影方面,春节档唯一不是喜剧人领衔的热卖电影《第二十条》,也有蒋诗萌、宋木子等一批人亮相。

    近半年来,经常会在各大影视剧发现有“喜人”们刷屏。不仅是他们,《脱口秀大会》的选手们也早已“下海”演戏,徐志胜近期领衔主演了武侠剧《侠客行不通》,连自己都调侃说平台“真是饿了”。

    新一代喜剧人们,用比前辈们快得多的速度进入了影视圈,并先后拿下一系列非喜剧的重要角色。

    为什么他们突然成了行业的香饽饽?

    这届喜剧人,除了小品啥都演?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届喜剧演员较此前几十年的陈佩斯、赵本山、沈腾们,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喜剧人一般的路径是“综艺/电视节目-春晚-影视”,背靠在电视端积累的国民度,再到影视圈打开新市场,此前十年的沈腾、马丽、贾冰,依然延续着这个路径。多数传统喜剧人也正是基于国民度逻辑,在短视频平台开始了“第二春”。

    而不管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喜人”,还是脱口秀演员,包括德云社走出来的一批“综艺咖”,新一代喜剧人的共同点是只有“综艺选秀-影视”的垂直过程,而没有全国舞台的曝光。

    如此形成了新一代喜剧人的特点。

    一是他们的喜剧人定位并未锁死,戏路选择更广。比如奇幻题材有蒋龙、蒋诗萌出演的《虎鹤妖师录》;现实题材,有王皓出演《一路朝阳》,史策、张弛、李雪琴出演《故乡,别来无恙》;悬疑剧方面,有宗俊涛的《繁城之下》、史策的《黑土无言》……

    相较于传统喜剧人,他们往往还没有形成喜剧的表演惯性,而且大多都有多年的话剧表演经验,反而能在演绎角色时带来惊喜。

    二是他们担任主演的剧集,很多都出现了口碑尚可、热度平平的现象。比如《故乡,别来无恙》豆瓣评分8.2,但播出效果一般;“喜人”全员出动的《狗剩快跑》,网络端自来水不少,但终究热度天花板不高。

    这也反映在这些演员自身的属性上,“喜人”和脱口秀演员们在没有出圈作品之前,受众仍以综艺观众为主,主要是都市白领为主的年轻人群体,下沉空间很小,邀请他们的剧集也会相对聚焦这部分受众,以垂直品类为主。

    三是影视资源目前还集中在少数活跃演员身上,即原本在节目里就人气较高、且大部分都是话剧演员或影视小演员出身的;而以实验类演出为主的伍六七、王梓或脱口秀演员们,在向影视转化的时候也会出现水土不服,比如《七时吉祥》里杨笠、杨蒙恩等的客串。

    相较于沈腾、马丽、贾冰等上一代综艺出身的笑星,理论上,这批新一代喜剧人转型影视的难度,似乎应该是更大的。

    毕竟缺乏国民认知,流量转化度差;而靠喜剧出身的他们,还要考虑到出演其他类型内容是否会让观众出戏,比如宗俊涛出演《繁城之下》,本能地让观众会觉得这位县令有点问题,降低了悬疑剧的爽感。

    但事实上,他们进入影视领域的速度和频率都相当惊人。

    好喜剧人,都是演技派

    “在春晚上演小品能让观众喜欢的,转型影视一般绝对不会有问题。”剧集导演老陆对搜狐娱乐表示。“陈佩斯的‘二子’系列、赵丽蓉老师这都不用说了;赵本山、范伟,都是影帝级别的。”

    “演员的素质,一是能力,有表演的准确性;二是魅力,有让观众喜欢的亲和力。不是所有演员都能演喜剧,但喜剧演员演正剧,只要不是和本人形象差距很大、或者很没有敬业精神的,基本都能成。”

    就在去年,《漫长的季节》让范伟拿下了釜山电视节视帝,而赵本山在《鹊刀门传奇》中一人分饰两角,再度证明了喜剧演员的表演能力。

    而在制片人彤彤看来,新一代喜剧演员要更适应影视转型。

    首先,他们本来就不是只能演喜剧,比如‘喜人’基本只是通过喜剧综艺来出个圈,都是老演员了,甚至有现在顶级话剧团的台柱子;其次,过去喜剧人是从舞台到屏幕,现在是屏幕到屏幕,他们的喜剧表演也没有那么舞台化,真的没什么转型门槛。”

    事实上,在两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不乏已经在影视圈崭露头角的演员,蒋龙曾出演《逐梦演艺圈》更成为节目老梗;第一季结束后,王皓、史策的“皓史成双”CP就官宣了电影《透明侠侣》,张弛出演了《满江红》且之后片约不断。

    “还有一个利好,平台侧正在调整喜剧策略。除了制作喜剧剧综,目前各种类型的剧集都希望加入轻喜剧风格,这就给这些喜剧人提供了相当多的机会。”彤彤说。

    2020年以来,各平台逐渐意识到观众对喜剧内容的强需求,一部分制作委托给了各喜剧团体,如开心麻花、德云社、刘老根大舞台等的团综;剧集方面有德云社的《瓦舍江湖》《万春逗笑社》等剧,还有东北喜剧人的《鹊刀门传奇》。

    而剧集的轻喜剧化更已经成为潮流,“所以你看这些喜剧人演的角色,其实往往也是有带动这方面内容的。”

    除了“喜人”,脱口秀演员和相声演员也在获得更多机会。相较于“喜人”,他们转型的难度相对更大,但行业内一直在给机会,《年会不能停》的童漠男和肉食动物、《鸣龙少年》的杨笠等都有相对正面的反响。

    而在这背后,是行业转型期人才选拔和内容制作机制的变化。

    影视圈,缺人?

    如今喜剧人在影视圈的快速扩散,很容易让人想到两年前,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快速转型综艺咖全网刷屏的一幕。

    和当初行业缺综艺咖一样,喜剧人们适配了当下影视行业的缺口。

    “影视圈缺人吗?缺,也不缺。要说选角,casting(选角部门)随时能给每个角色拉个备选单,”老陆表示,“但平台内容升级之后,对演员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很多,好配角就成了稀缺资源。”

    在偶像剧方面,年轻角色依然是流量型演员加持,但一些大配往往希望选择大众认知度高的戏骨,来提升整部剧的口碑指数,这也是为什么王劲松、张志坚、吴越、高曙光等片约不断,大多数每年都有至少三四部剧的拍摄工作。

    而现实题材方面,为了吸引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主流人群,剧方往往会选择具有口碑和路人缘的演员,尽量减少流量艺人,比如《故乡,别来无恙》的几位主演,还有范伟领衔中老年主角团的《漫长的季节》等。

    第一是要有表演能力,第二,平台需要这些演员大众是有正面认知的。这样一看你会突然发现,影视行业之前的人才选拔逻辑不适用,而喜剧综艺出来的这批人,反而很合适。”

    彤彤也指出,“行业近十年的人才选拔上,其实是有欠缺的。如果要在20、30多岁的演员里,选公认能力很强、大众还有认知的配角,选择其实非常有限。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和《脱口秀大会》这种,等于是批量输出了这样一批人才。”

    据彤彤介绍,过往这个年龄的演员,如果没有经纪公司做流量运营,大部分依然是走递简历、跑组的传统路径,而在平台、主角的公司都会附带推荐配角的情况下,给他们开放的机会非常有限。而这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输送问题。

    当喜剧人成为稀缺资源,确实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反过来看,这其实算是对过去十多年流量时代遗留问题的“治标”。

    如何用好喜剧人,或许正在成为行业创作者的必修课。而要如何看到那些或许不擅长喜剧、但表演能力不差的其他“腰部演员”、“脚部演员”,问题依然需要行业解答。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郭碧婷参加《浪姐》第五季,路透曝光梦回南湘的既视感!
    下一篇
    原创 央视专题晚会御用主持人,康辉回归开口即权威、王宁一如既往地飒爽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