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的影迷,到底是给憋坏了!
去年年末上映的《涉过愤怒的海》,在宣发阶段以一句“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观看”掀起了影迷狂潮。尺度成为影片的最大卖点,但结果还是狠狠打了观众一巴掌。
几个月后,《周处除三害》悄无声息地筹备了点映,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从8.1一路涨到了8.4(如今又降回8.1,豆瓣超46万 打分,票房近2.5亿)。除了优异的口碑外,影迷群体掀起的最大探讨便是影片的尺度。
原因依我看,说到底,是真的憋得太久了。
在我们院线上映的电影中,这样的超大尺度似乎让影迷看到了某种未来。
也许我们并不想把中国电影的未来挂靠在这枪枪爆头的嗜血快感当中,但是在现有的大环境下,尺度决定了影片的下限;主题上新颖的、隐秘的表达才是「真正的尺度」所在,决定其上限。
想要理解《周处除三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首先就要从片名入手。
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讲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到了末年他终为忠臣的结局。
影片中的陈桂林便是周处,但他并非惩恶扬善的代表,甚至在影片中导演也规避了对于善恶的直接定义。
何为善?何为恶?观众难以用常态的世俗标准去划分陈桂林的身份,所以他在传统黑帮片中是缺乏典型形象的。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陈桂林的杀人动机依然是传统黑帮片的逻辑之上,但是自从祖母去世后,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
当然,对于杀人狂魔而言,人生意义一词似乎并不适用。但是对于陈桂林来说,寻找自己置于世界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在影片的开头观众就能看出陈桂林这样的不羁性格,当有人称呼他为桂林仔时,他会纠正他人并直言自己的大名。
在去警局自首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行甚至无法成为头号通缉犯,于是他要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屠杀。
杀人是罪,但陈桂林戏剧化的定义罪的本源,因此罪成为了是他的本性,流淌在血液当中。在陈桂林的世界里,极致的无序更利于他找到自己的价值。
兽性侵蚀了个体中全部的理智,杀戮成为了一场权力的游戏,这甚至无关善恶,只是扬名。
影片充斥着一种荒诞的魔幻之感,显然他的行为已然与常理相违背。就在观众还不理解陈桂林的这种癫狂时,影片直接给出了答案。
影片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猪,蛇,鸽子”,而陈桂林找到的手稿上分别写着“贪、嗔、痴”。在这种无序的混沌中,人物被赋予了符号化的象征,“贪、嗔、痴”的具象最为直接有效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陈桂林是那只“愚痴的猪”。在欲无所求的阴暗角落里,没有色、财、权的诱惑,甚至没有了亲人的牵绊。于是我们发现,世俗规训下的罪与罚是陈桂林所不理解的,他享受在众目睽睽的审视下屠杀以示众。
善恶不辨,是非不明,陈桂林沉溺在自己的天真性情中,贯彻着自己的痴言痴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陈桂林绑架了张贵卿的儿子,实则是一种保护;他在杀了香港仔后,第一时间返回解救程小美;他在教堂屠杀的血泊中,遵守着枪弹卡弹即可饶恕的规则;他在自首的路上,向绑架的女生道谢……
影片颠倒了是非善恶,但陈桂林在自恋、意淫和幻想中成为了片刻的救世主,保留着自幼养成的性本善。
毫无疑问,香港仔是那条“嗔怒的蛇”,而尊者便是那只“贪念的鸽”。
蛇在任何典故中都是邪恶的象征,恶与恶的碰撞激怒了兽性的爆发,血腥的震荡产生了愉悦的观感。就这一人物而言,并没有太深刻的挖掘。
对于尊者的塑造,是这部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一部分。在阳光普照的白色教堂里,尊者被视为绝对的权利掌控者,圣洁的教堂反衬着阴暗的邪教,在人人自危的极限情境下便可以打破一切规则。
正是陈桂林心中无所求的愚痴,让他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清醒者。他站在了“恶”的对立面,俯瞰这愚弄世人的一切。
当那对母子首次踏入教堂,被迫要求消灭乱其心智者,仅存的善教其自刎以求解脱。
也许是被压抑的愤怒、狂躁需要被释放,陈桂林拿枪站在了“善”的对立面,所谓的“善”不过是一种神圣的伪装,蛊惑着世人的内心,掐攥着脆弱的软肋。
此时,枪的震慑远大于教义的信奉,陈桂林短暂地拥有了蔑视一切法律的审判权,如同正义的救赎自行改写世俗的规则。
枪枪毙命,极简的暴虐。教堂的屠杀堪比科林·费尔斯在《王牌特工》中的百人斩,或是《杀死比尔》中的屠杀美学,鲜明静谧的教堂、优雅婉转的歌声与肆虐的癫狂相照应。
的确,我们太久没有在大陆院线看到如此畅爽的画面,静谧优美的画面并不会让观众陷入道德困境,这样的设计回归到影片的本源:何为善?何为恶?
自此,电影完成了叙事链条的完整。
而后的故事则回归到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当下,法律虽迟但到。陈桂林自首下船,骄傲的向媒体介绍自己的名字,他所追求一生的个体价值得以实现,塑造着一个自洽的矛盾体。
善恶颠倒,是非不明。对于陈桂林而言,他的所作所为无关善恶,而是基于本能的宣泄。在他的道德观念里,碌碌无为的生活是残忍的温床,是披着笑脸的杀戮。
当陈桂林趴倒在床垫上,面临着死亡的催促,抬起头看向镜头外的世界,“第四堵墙”随即倒坍,像压在我心中的石头狠狠地嵌入血肉。
如同《杀人回忆》里的最后一帧凝望,沉重且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