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沙丘2》:太空宫廷剧,王子复仇记?
搜狐娱乐专稿 (哈麦/文)一方面,《沙丘2》凭着小说的影响力、《沙丘》打下的基础,以及向商业的靠拢,获得了超越前作的口碑和票房,表现还算不错。
另一方面,因为异于传统好莱坞大片的欧式悲剧内核,原著的时代局限,以及散杂于其中的历史、宗教、政治、哲学元素,又无法让它成为《星球大战》《阿凡达》那样的爆款。
这是一个好莱坞大制片厂体系下商业和文艺互搏、平衡的产物,维伦纽瓦有才气,有风格,有野心,在掌控大制作上,他想成为诺兰一样的导演,不过现在还称不上很成功。
王子复仇
《沙丘》重在世界观的架构,有各种人物的出场,大量信息的铺陈,加上导演全程起范儿,想要拍出史诗电影的宏大感,因此没法特别商业,特别热闹。
好这口的观众觉得这种既商业又文艺,不疾不徐的叙事腔调逼格满满,在泛滥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中显得独特而有味。
不喜欢的观众看到的是华丽、冗长、空洞,觉得它就像一个节奏拖沓的超长预告片,离看重工业科幻大片的心理预期太远。
这也导致了《沙丘》票房的不温不火,制作成本1.65亿美元,全球卖了4.34亿美元,处在盈亏边缘,很难赚钱。
到《沙丘2》,推动剧情发展的事件性情节明显增多,叙事节奏更加商业化,像第一部里对男主梦境的反复展示,以及心理戏、氛围戏的慢镜头少了。
加强故事和节奏能获得更多习惯看商业片的观众,但也让沉迷于维伦纽瓦作者风格的观众感觉《沙丘2》带来的震撼感较前作减弱了,在做平衡和取舍的过程中,细腻、诗意向简单、直白有所让步。
简单总结,《沙丘》第一部讲的是一个忧郁、敏感、肩负重任的贵族王子异星落难的故事。到第二部,是王子的复仇,他被异星人接受,成为领袖,打败对手,登上王座,是大家已经很熟悉的大男主爽文模式。
但主角数轮激战反派最终拯救众人于危难的美式英雄模式显然不适合《沙丘2》。
在好莱坞大制片厂体系下,手持近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维伦纽瓦一边在商业片规则内争取爆米花受众,一边又在抽离。
男主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后,转变、雄起,结果到了最后,几个原本强大的反派在他面前分分钟下线,故事迅速结束。
这感觉就像有调情到位的前戏,却没有一飞冲顶高潮,过了一些瘾,又没过足瘾,简直太反好莱坞常态了。
欧式悲剧
原因在于,《沙丘2》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式英雄故事,它的内核是欧式的,悲剧的。
主角保罗看似含着金汤匙出生,父亲是优秀到让皇帝都害怕的厄崔迪家族领袖,母亲是背景强大的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成员,他魔武双修,能力强大,很快就能在异星称雄。
但不同于“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的美式英雄,也不同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式英雄,保罗是基因筛选的结果,自出生起命运就已被注定,作为“天选之人”,他能预见未来,却没法和命运抗争,去实现自我。
这是彻底的古典命运悲剧,没有反转,没有励志,更没有happy ending。
《沙丘》第一部在铺垫保罗“家破人亡”的身世悲剧,到第二部,主要讲的是他被仇恨、权力、宗教狂热裹挟的命运悲剧,如何升级打怪并不是核心。
保罗从一开始就知道所谓预言不过是姐妹会编造的谎言,也知道接受异星人拥护成为“先知”的后果,他挣扎过,犹豫过,但还是站到了本我的对立面,选择抓住生机,成为哈克南,哪怕代价是战火纷起,人们痛苦死去。
其他的英雄旅程都是主角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放下其他,回归本真,选择最重要的东西。
而《沙丘2》中,保罗逐渐失去人性,犯下他曾极力避免的罪行,转变成一个众人塑造下的神。这不是现代观众熟悉的英雄人物。
按照小说的后续,保罗通过圣战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他的悲剧没有终结,而是在持续升级。面对外部反对势力的互相勾结,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王位的后继无人,他走向自我怀疑、迷茫,一切变得虚无。
宗教史诗
《沙丘》被称为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可它里面的科幻元素并不多,也不够硬,有些设定甚至可以划入奇幻范畴。
在远未来的星际宇宙中,地球人的生活背景像是欧洲中世纪,打杀还靠冷兵器。
但《沙丘》的价值远不局限于科幻,它更像是一部历史之书、宗教之书、政治之书。
电影里的几大家族纷争,沙漠背景,圣战,信徒,香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古罗马、阿拉伯世界,以及欧洲殖民时代的历史。
小说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是美国人,他以旁观者的视角在审视发源于中东,传播于欧洲的宗教,以及与之相关的战争、政治。
主角保罗的创作明显借鉴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的起源故事。
《沙丘》前两部中,保罗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依靠弗雷曼人的信仰获得力量,打败了敌手,掌控了帝国,成为集世俗君权与宗教神权于一身的伟大领袖。
后来,他放下权力,自我放逐,在沙漠中悟道,成为了一个反对自己过往主张的传教士。
宗教之外,还有历史、政治。
《沙丘》作者成长的年代,世界并不太平,中东、非洲很多国家处在脱离欧洲殖民统治的进程中,美国作为新兴强国在推行民族自决的理念,支持各小国独立,这波独立浪潮之后,美国逐渐从欧洲列强手中接过了世界霸权。
电影里的殖民与反殖民,自救与渴望被救世主拯救,也可以看作是这一段历史的映射。
如果本着尊重原著的心态,《沙丘》系列很难拍成简单、直接,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爆米花大片。
本质上,它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古典悲剧,里面杂糅了历史、宗教、政治、哲学等很多元素,这是它宏大、厚重、经典之所在,也是很难被影视化的原因。
对于没看过原著及不熟悉中东史、欧洲史的观众,就比较难获得吃快餐的饱腹感,或是品佳肴的美味感。
甚至会觉得它槽点满满。
比如结尾,男主上一秒还在说多爱女主,转头就要和帝国公主结婚去做国王,在现在的语境下,这不就是宇宙陈世美,无敌大渣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