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一起摇太阳》:悲欣交集、以生相许
01
基调变暖:苦难降级、爱情增光
韩延电影,对生老病死的题材有种执念,更准确地说是对人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主题有种执念,他所谓的“生命三部曲”,从《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到本次春节档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甚至另一部以老年人为主角的《我爱你》,一脉相承、莫不如此。人生的剧本,注定或迟或早、或此或彼要面对生死考验,只不过在韩延电影中,生死考验来得都比预想的更早、更加猝不及防。韩延电影恰恰就是在花季年华便不得不生离死别的“极致状态”下,写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从而确认爱情、友爱、亲情的价值。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爱,让生命得到延续、升华和某种意义上的超越,从而为影片带来一抹生命的亮色、一道人性的光芒、一种春天的温暖。而在这部《我们一起摇太阳》中,韩延则更加放大了“太阳”的暖色,虽然依然是两位重病患者,但是苦难和残酷被“降级”了,甚至用一种“碎片叙述”的方式推向了情节后景,与近年来某些“生死恋”题材的经典爱情名片《一天》(2011年,罗勒.莎菲导演)、《遇见你之前》(2016年,西娅.夏罗克导演)相比,这部影片甚至更加像一部喜剧风格与深情款款相融合的另类爱情电影:悲欣交集、五味杂陈,生命之刺痛虽然尖锐,但经磨历劫之后的爱情之美好更加催人泪下。
02
类型混合:从冤家路窄到以“生”相许
绝大部分爱情题材,都会追求某种极致性,地位反差、背景反差、身份反差、性格反差、职业反差,从古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后来的《罗马假日》《漂亮女人》《泰坦尼克号》等等,都是“反差”带来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艰辛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而韩延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的故事,却是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病人”的相恋。创作上大大增加了戏剧性的难度。在本片中,韩延一方面用“2倍速”的剪辑,陈述了尿毒病患者、脑瘤患者“0.5倍速”的度日如年,表现了病痛之苦和精神之伤,保持了其专业的关怀态度和影像的呈现能力,但另一方面他没有太多地停留和放大医院、病床、手术的过程,而是将更多的篇幅用在了表现两位患者吕途(彭昱畅饰)与凌敏(李庚希饰)从针尖麦芒到以命相许的感情关系上。故事用“冤家爱情”的模式展开,在病患现实质感的背景下,强化了两人不同的“被动反应”性格,一个是装疯卖傻的“没头脑”,一个是咄咄逼人的“不高兴”。两人从误会开始,不断冲突和折腾,一个越是没头脑,另一个越是不高兴;一个越是不高兴,另一个越是没头脑。恩恩怨怨、打打闹闹,最后两人渐渐成为相互的知己,特别是吕途扮演的“暖男”形象,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凌敏的健康,相濡以沫、肝胆相照,成为全片最后的高潮。那封预设的“遗书”就像《遇见你之前》的那份遗书一样感人至深,“你可以想我,但不要来见我”,道出了爱的美好和无我。影片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拥挤的租房、喧嚣的街道、凌乱的医院,但两人在面对星辰的天台上一次次对喊“奥利给”的场面,既是为他们自己加油,也是为每一位面临各不相同的困境的观众加油,为爱加油,为生命加油。病患故事,于是转化为了爱情故事;战胜病患的过程,于是转化为了爱和被爱的旋律。相比韩延的其他几部作品,这部电影的基调似乎更加积极向上乐观,也更加通俗和亲和。也许,这可能也是该片选择春节档上映的重要原因。
03
表演升级:
“没头脑”的彭昱畅与“不高兴”的李庚希
在风格上,《我们一起摇太阳》在重视场景和事件的“真实性”的同时,更加强化了喜剧性和类型化。人物性格的强假定性、误会、反差、夸张,与情节的快速推动、场景的倍速切换,共同构成了其基本的节奏和形态。与人性、人情息息相关的那些煽情、浪漫的高潮段落,又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类型电影效果。而两位青年演员的造型和表演,更是可圈可点。彭昱畅在一贯的小人物喜剧的活泼风格之上,又加入了更多的善良、深情、真爱的人性内核,塑造的人物更加层次丰富和立体,当观众看见他饰演的吕途无意中伤害到凌敏后,那种无言而不知所措的懊悔和心疼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彭昱畅人物塑造的新的可能性;而出演大银幕形象不多的李庚希,从过去扮演清纯少女到现在饰演一位身体和精神饱受创伤的女患者,不仅在外形上敢于呈现出皮肤、面色的那种病态疲态,力争在造型上与人物外在“形似”,而且从形体到台词,从表情到情绪,都收放自如、悲喜有致,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和可塑性。无论是“肿瘤君”中的白百合,“小红花”中的易烊千玺和刘浩存,还是本片中的彭昱畅、李庚希,韩延导演都充分调动了这些青年演员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表演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04
“情人节”专供:
一部悲欣交集的爱情电影
《我们一起摇太阳》有悲的内核,也有喜的结构;有爱情类型剧的浪漫,也有现实剧的写实,的确很难用一种确定的形态和概念去概括。但显然,相比韩延其他几部作品,这部作品似乎更线性、更简单、更舒畅了。虽然影片也通过两位青年人与家庭的关系、与房屋中介的关系等等,扩展了一定的社会面,徐帆、高亚麟等所塑造的父母形象也可圈可点,但整体上来看,这部影片的“社会面”有所收窄,人性的锐度也有所降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相对更假定性、叙事也更密闭,残酷的内容被压缩或者被背景化了,而喜剧性、关系戏和感情戏更多更重,结尾也相对“光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自觉还是受到影响,韩延电影似乎越来越希望给观众带来一种更明亮的治愈之光。天有阴晴人有悲欢,此事自古难全,但观众可以像这群青年人一样,一起摇太阳,迎风而立、向阳而生。乍暖还寒的季节,摇出来的太阳会洒满观众内心。一定程度上说,“摇太阳”更像是一部专供“情人节”的有些另类、有些苦涩但依然美好的爱情电影,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有现实质感、制作品质和艺术魅力的国产爱情片佳作。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文/尹 鸿
编辑/刘珞琦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