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间,《启航!大运河》的首期节目在江苏卫视播出。江苏台在做文化节目方面,素来水平很高,因此,这档《启航!大运河》也被很多观众寄予厚望。基于首期内容来看,这档节目对得住大家的期待值,实景勘探和文化讲解相互结合,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讲京杭大运河,是一个很宏大的内容,面对着如何讲的问题。讲它的历史由来,本身就可以讲出一部鸿篇巨制出来。讲它沿河经济带上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一部相对宏大的经济史学著作。乃至于讲京杭大运河的旅游,也是颇有一些内容可聊的。甚至于,讲京杭大运河很多部分的修建,技术问题等等,也是颇有一些专业性的。
这些内容,如何结合到一档文化节目当中去,则考验编导的能力了。这些内容,讲不好,其实就容易讲乱了。而且,讲地太深入、太琐碎了,也容易背离文化节目的初衷,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问题。所以,如何找一条节目的“叙事主线”出来,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从首期内容来看,《启航!大运河》的叙事主线,是按照城市的顺序,将京杭大运河截取成很多段,一段接着一段的讲每一段上的京杭大运河故事和历史文化内容。节目的首站,是长江到扬州这一段。这一段的历史文化内容很多,同时,景点也很多。把这一段当首期,确实有着编导们的匠心独运。
历史文化内容方面,首期节目讲了邗沟的修建原因。同时,也从邗沟内容,讲到了京杭大运河后来的去弯取直等等。这其实就是从一个小点出现,讲出一个全貌出来。这些讲述,在稍后的多期内容当中,应该每一期都会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最终汇集成一个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全貌。
技术流方面,首期节目当中重点讲了这一段上的“三湾抵一闸”的“水流减速带”。这是非常有趣的运河修建上的技术流问题。其实,在京杭大运河的很多航段,都是这种“三湾抵一闸”的模式。生活的运河边上的朋友们,对于这种模式,应该非常熟悉。
景致方面,《启航!大运河》也拍摄的美轮美奂。长江到扬州这一段,本身便是非常漂亮的,而且历史文化建筑很多。而接下来,如果继续向北的话,会进入到大片的湖泊区域。京杭大运河除了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水系之外,更是贯通了南北的很多大的湖泊。这些湖泊,本身便是美景之所在。下江南,不看这些湖泊,等于没来。而且,京杭大运河的很多航段,还承担了一定量的泄洪任务。这些任务,也是与这些湖泊紧密相连的。
对于首期节目,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还不是单霁翔、西川等学者们带来的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讲解,而是节目当中的那些实景拍摄内容。一个人要把京杭大运河走一遍,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是,我们跟随江苏卫视的镜头,把京杭大运河分段走一遍,则在《启航!大运河》当中成为现实了。
比如说,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我们读再多的古诗词,其实都是打开虚幻想象的空间。而镜头语言的好处便是,写实。在《启航!大运河》的镜头当中,观众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个交口处的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的,运河和长江上的航船,又是如何实现互通互换的。视频的力量,就在于此处。这是文本内容无法获取出来的。
基于以上这些,我认为,《启航!大运河》是一档很值得每周五追起来的文化节目。想要了解大运河文化的观众们,可以在《启航!大运河》当中获得比较系统的京杭大运河知识,并且获得直观的大运河画面感受了。(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