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办,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陆亮出席会议并讲话,行业各代表参加会议。
陈思诚:类型不会限制观众的选择,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
严雪峰:如何实现全球的同步上映,如何真正的触达海外的很多观众,如何取得更好的影响力与海外票房?
张伟:站在2035年电影强国发展这样一个目标上,那中国的电子科技内涵到底是什么?
王长田:电影项目的竞争在很大层面上是制片人之间的竞争。
郑志昊:大数据为营销提供了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可以做到一天一策、一城一策、一日一策,甚至1时1策的精准营销。
吴京:以前我们希望自己的电影能让观众相信、喜爱这个英雄梦,现在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来塑造新的英雄形象。
陈祉希:电影院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当银幕的光亮起时,我们都可以获得愉悦、感动和力量。
会上毛羽副局长强调了“三尊重”,分别是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产业规律,和尊重管理规律,关于尊重产业规律,又具体分为5项变革,几乎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对今年电影工作的一项战略部署。
其他嘉宾则从大数据发行宣发、编剧导演创作者、电影出品人等角度展开分享,并提出从自身需求出发,期待得到的政策支持。
这两者正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宏观层面的战略级部署,和微观层面各层级的战术安排,两者相加才是一个完善的适合电影良性发展的环境。
尊重电影艺术规律
首先聚焦第一层“尊重”——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推动电影创作繁荣活跃,论坛中特别强调,电影人需要深刻理解主旋律含义。
在先前的电影创作中,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电影从业者,对于主旋律概念的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认定所谓的根正苗红的革命历史题材,或涉及当代重大问题、重大功绩的电影题材才隶属于主旋律电影。
但随着主旋律题材电影的不断发展,“主旋律”一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拓宽,只要是能够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的各类型题材电影,都可以被称作“主旋律电影”。
譬如讲述患重大疾病病人故事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传递了重病病人相互温暖治愈的真善美,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电影。
还有当前在映的《朝云暮雨》,同样传递着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也可以划入主旋律电影的范畴。
对主旋律概念的拓宽,不仅打开了电影创作者对主旋律电影认知的视野,同时在评奖过程中也能覆盖更多优秀影片,利于中国电影催生出更多佳作。
尊重电影产业规律
第二层“尊重”是——尊重电影产业规律,健全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之所以在论坛中强调这一点,是政府层面观察到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需要通过大刀改革进行解决。
目前电影市场最为广泛的问题之一,是全线发行所带来的一系列现象——大档期“堵车”但周末档冷冷清清,挤在大档期上映却竞争失利的影片选择撤档……
而解决问题的第一刀仍然落在电影差异化发行,而且是更加细致的差异化发行——推进分线发行,要有区域化发行、多轮次发行、分众发行、推动人民院线和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与发行。分线发行可以说是当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抓手。
另一重问题是坊间对电影资本投入的偏见与戾气,其实电影行业本身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电影行业而言,资本是其源源不断的血液,它与电影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亲近的关系。
因此中央为电影资本设立“红绿灯”的政策是恰逢其时的,对于不该资本涉足的部分,必须亮红灯,而对于需要资本大展身手的这部分,也要亮起绿灯,创造各种体制机制,让良性资本大踏步地快速进入电影行业,帮助电影行业的血脉畅通流动。
尊重电影的管理规律
最后一层“尊重”强调要尊重电影的管理规律,凝聚团结向上的行业力。展开来讲,我们需要凝聚的是电影企业与从业者,能够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并积极参与和支持电影行业协会工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电影业的发展道路。
为推动中国电影业向着更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论坛上各行各业的与会人员积极提出自身观点,碰撞出智慧火花。
光明日报社社长王慧敏提出,国外对文化软实力曾提出过“三片论”,即代表饮食文化的薯片、代表影视文化的大片,和代表科技文化的芯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可以通过“三片论”体现。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全球电影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思考》的分享,介绍了科学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助力电影产业的各类研发成果,也为其它科技领域研发技术与电影国家队的支持与结合描绘新空间。
此次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聚焦宏观布局与微观实践,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未来需要广大创作者尊重艺术规律,加强自身创作硬实力,推出更多贴近真善美价值观的优质作品;政府层面制定更加细致的改革政策,积极作为,调动电影创作者积极性的同时,为我国电影行业发展修好路,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