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电视剧《时光正好》播出至第17集。在最新的两集剧情当中,有一些高光时刻。许梦心和贾浩文吵架,造成贾浩文头部受伤,继而,许梦心回到许父家,而贾浩文母亲,则找上门来。接下来这些戏份,便是非常有价值的高光时刻了。
贾浩文的母亲批评儿媳妇动手打男人,一肚子的委屈。而许父和许母则帮着闺女赔不是。入夜之后,许父更是单独叫闺女出来,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这些戏份,是非常值得中老年观众认真观看的。而且,这些戏份,对于这批中老年观众而言,是具备教化功能的。奈何,咱们很多中老年观众,就是不喜欢看这种“和他们作对”的电视剧,只喜欢看对他们投其所好的神剧。
咱们很多神剧作品,喜欢顺着中老年观众的意思来,即便是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也顺着他们的想法来编造故事。反观《时光正好》,则属于典型的反神剧的。比如,我上边列举的这个例子。
我们站在许父和许母的角度上讲,当咱们的闺女和咱们的女婿吵架了之后,闺女回家来,一肚子的抱怨和委屈,这种情况之下,咱们作为父母,会怎么办?一般的神剧作品,则是岳父和岳母帮助闺女出头,打上门去。这类情节,不仅在神剧当中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遍地都是。
我们村儿,就有这样的例子。最终,小夫妻本来只是小矛盾,因为双方家长的大打出手,而造成婚姻破裂。看到这个事实之后,我们再重新看《时光正好》这部电视剧,就会发现一个“高考作文”的道理。请允许我讲一个2003年的高考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我认为是历年高考作文当中,最具备思辨价值,也最具备人生启迪价值的。我们结合《时光正好》的电视剧内容来看一看。作为许父,显然女儿和自己更亲,而女婿,则在亲密程度上,次之。那么,因为和女儿更亲,所以,就可以影响了许父的认知吗?他就认定女婿有问题,而女儿就是受害者,就需要对女婿开启战斗模式吗?
显然,在《时光正好》当中,许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没有被亲疏关系影响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女儿和女婿吵架这件事情上,许父已经跳出了亲疏关系的范畴,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上,谁有错误,就批评谁,不因谁与自己更亲,便袒护谁。这其实是我们作为理性的人最应该具备的认知能力。但是,很多人,连这个基础认知能力都没有。
在很多人那里,道理是什么,是我跟谁亲,我就帮着谁狡辩一个道理出来。咱们很多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这种样子的。这显然是未受过正规教育造成的。当然,这个高考作文题出来之后,当年不少高中语文老师也不会写。我曾经在某个语文期刊上发表文章说,有半数的高中语文老师水平不过关。不少语文老师觉得我讽刺了他们。唯独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话,马庆云的这个发言,是从我这来的,这话是我说的,你们要批评,可以先批评我。
显然,老师这么说,不是袒护我,而是袒护真相和真理,我们的亲疏关系,没有影响老师的认知。我即便是个路人,说了真相,我老师也会站出来支持。我和他亲,我就不能支持他?显然,亲或者不亲,都不能影响认知。咱们好多高中语文老师,都不具备这个能力,让他们怎么解当年的这个高考作文题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最近某个电视剧节上,一部电视剧的男配角报名最佳男主,被提名了。很多剧迷奇怪了,最佳男主角提名,难道不是应该提名男主吗?怎么提名了一个男配呢?既然男配可以提名最佳男主,那还要最佳男配的奖项干什么呢?这个疑问,合情合理。
但是,有些和剧作方关系“亲密”的剧评人、编剧和导演,都站出来,批评、否定、诋毁有这个疑问的剧迷,说他们是灰粉,是搞事情,是这个棍,那个兵的,更是嘲讽这些剧迷是“遛狗时间”来打发的。
显然,这些人,没有站在道理认知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而是站在了亲疏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件事情。我和谁亲,我就维护谁,甚至于不惜扔掉道理、扔掉逻辑、扔掉常识。这种做法,实际上和我们村儿某些离婚事件当中头脑混沌的父母们的做法,是相同的。亲疏关系,不是认知判定的内容条件。
所以我说,这部《时光正好》当中,许父严厉批评自己闺女的戏,是具备教化价值的。我们这批中老年人,越是岁数大了,越应该多看看这样的电视剧,培养自己清晰的认知能力,而不是被亲疏关系影响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一个如此简单的高考作文题,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都做不来。这是很大的遗憾。(文/马庆云)